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

老路


從家裏往火車站這條路幾乎每天都得走。

小學離家很近,就在同條巷子裏,上了國中,學校的位置比火車站還遠,上學大概要走個二三十分鐘,在升學壓力下,假日也要去學校讀書,而上了高中,學校更遠了,在城市的另一頭,但卻不用走太遠,因為只要走到公車站牌就行了,高中畢業進了軍校,走的還是這條老路,每週放假從火車站走回家,週日晚上再搭固定班次火車收假,這條老路走了許多年,從無憂無慮的小學生成了初出茅廬的軍官,從短褲制服換成了軍服。

高中畢業參加大學聯考失利,沒能考上國立大學,正在猶豫是否要重考之際,父親的一席話讓我下了決心服務軍旅,那時他經常得在週日加班,卻總是抓緊時間回家,為的就是在我收假回學校時,走去火車站前能在路上與我碰個面,彼此寒暄一下,再各自趕路。

四年軍校生活順利度過了,授了階正式成了軍官,準備赴左營報到當天,我整理好行囊,穿上了軍服,在出門前向父親辭行,他替我整了整上衣說:「我送你一程,咱們一塊走到火車站吧」,就這樣,我們父子又再一次走這條老路。

我們一路無言,直到公車站附近,他見了公車站牌,似乎有感而發,「我經常會反問自己,當初鼓勵你讀軍校的決定,走我的老路到底是對還是不對?」他轉頭對我說。

「那答案是對還是錯呢?」我在心中問道。

沒等我開口,父親已經回答:「每回在這裏遇到你,穿著整齊的軍服走在大街上,給我的感覺,還有你這幾年的表現,都讓我認為當初的那個決定是正確的」。

父親曾在抗戰期間當過流亡學生,後來加入青年軍208師當兵,靠著自己的努力進了軍校成為軍官,半生戎馬後退役,算起來是我的大學長,面對即將開展的軍旅生涯,心中充滿著不確定感與惶恐,看來我應該好好地請教這位資深上校先進。

「在您的軍旅生涯中,有沒有什麼經驗可以讓我參考?」我鼓起勇氣發問。

父親思考了一會兒:「我認為第一個應該是態度要穩,遇到狀況要冷靜沉著,千萬不可毛躁,你要知道長官也是需要安全感的」。

我很訝異地回答:「我一直以為只有部屬需要長官給安全感」。

「兩者都對,你得自己去體會」父親繼續說「再來是眼光要遠,不要只追求短線近利,一天到晚陷入要人要錢的爭論中,沒有人能永遠不吃虧,任務的本身才是我們應該專心的目標」。

「最後是思慮要敏,思考不但要快而且要言之有物,讓自己成為團體中的意見領袖,這一點是無關乎資歷與官階的」父親總結了他的經驗供我參考。

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到了車站,他堅持買了張月台票送我上車,列車還有幾分鐘就要進站,「就送到這了,爸祝福你未來的軍旅生涯勝利成功」父親伸出右手等我回應。

面對這位學長,心中有種感動,放下了行囊,挺起胸膛,向他行了個標準的舉手禮,面對我的舉動,他有點驚訝,隨即又恢復了鎮定,也向我回禮。

在車廂中看著父親沿著老路回家的背影,似乎不復印象中當年那般英挺了,列車緩緩啟動了,載著我沿著父親的老路,前往不可知的未來,去開創屬於我自己的新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